Sunday, January 10, 2010

睡得好胜過睡多少

吳家碩 台北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
(1/11/2010)

每晚睡眠究竟應該睡多少?歐美研究發現,經常性睡太多的人,也常較不健康;但是,也有報導指出,睡眠不滿5小時或超過8小時,中風机率与死亡風險便會增加。雖然這些研究的因果關系尚未很明确,但是到底何謂合适的睡眠需要呢?

1. 睡眠需要量:多數人認為每晚理應睡足8小時,并須在晚間11點前入眠才算足夠,但其實人人對于睡眠的需要均不同,有的人像貓頭鷹,愈晚愈有精神;有的人像黃鶯鳥,一大早就起來活動,每人的睡眠是有個別差异性的。睡足自己身体所需要的量,才是最健康的睡眠。

要如何才能了了解自己究竟需要睡多久呢?建議可以養成評估自己每天白天精神的習慣:一覺醒來神清气爽為100分;經過一夜睡眠,但身体的疲勞卻完全無法恢复為0分。若評估白天的精神可達自己設定的80分,相對就代表晚上睡眠的需求已被滿足。睡眠需求被滿足了,才可以貯存体力,維護身体健康。

2. 睡眠品質:睡眠質量指的是睡眠的深淺及效率,就睡眠醫學的角度來看,好的睡眠質量是更為重要,如果整晚睡眠均處在質量不佳狀況,即使一天睡了10小時以上,也是徒然無功。身体未獲得充分休息、睡眠質量不佳,也無法有效維護身体健康。

通常個性容易緊張焦慮、身体經常性緊繃、時時處在充滿壓力情況下的人,晚上相對地較難擁有深層、放松的好睡眠。所以如果身体及心理都能學會放松,將會是提升睡眠質量的最佳良藥。

總括來說,睡得多不一定睡得飽,睡得少也不代表睡不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假日補眠到中午,起床后卻發現全身酸痛,整天都很疲勞;或是特別早起的一天,卻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精神飽滿、工作效率高。當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時數以后,就可以在白天擁有好体力、好精神。

因此,与其斤斤計較于到底需要几個小時的睡眠才健康,倒不如花些時間,觀察自己在白天的時候精神、情緒等各方面是否良好及穩定,以及睡眠質量是否讓自己滿意。白天与晚上都舒服,就是睡得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