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7, 2010

長保青春8大祕訣從「內」做起

‧天下雜誌 2010/09/14
【文/謝明玲】
未滿四十,郎祖明學習認真對待身體傳達的訊息。
抗老八大祕訣
1. 勿過勞,切記身體是「有極限的」。
2. 順應身體節奏,該休息則休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勿任性而為。
3. 學習放鬆緊繃精神,調適壓力。
4. 控制體重,避免「三高」;限制熱量的攝取,且持之以恆。
5. 定期檢查,正視身體傳遞的警訊,做出因應。
6. 避免如抽煙、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7. 保持生活的幹勁與能量,維持活躍的社交生活,擁抱家庭,創造歸屬感。
8. 多動腦,維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新事物。

從眼睛、腸胃到骨骼,忙碌的現代人,年輕的外表下,身體卻已快速老化。打贏這場抗老聖戰,從「內在」做起,更根本也更有效!
廣告教父、五十九歲的偉太廣告董事長孫大偉,上星期突發腦溢血,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手術。
他有家族遺傳的心臟問題,四哥在四十九歲時因心肌梗塞去世。二○○三年,他陪好友陳昇到台東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時心肌梗塞發作,連夜送回台北,全身直冒冷汗,心臟疼得無法入睡,緊急做了心導管手術。從發病到手術完成已經過了十八小時,孫大偉左半邊的心肌因缺氧而嚴重受損。
孫大偉壯年罹病,人生旅程少說還有三分之一,學習和受損害的身體相處,成了他的新課題。
他重新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的心臟、肺臟功能,放慢生活步調,也積極做復健。
孫大偉在心臟出問題之後三年,實現堅持了四十多年的夢想,騎單車環島。「我盡力找平衡點,做了很多妥協、準備,絕不是莽夫,」他對勸阻的親友說。
他一週三次進行兩小時的運動,鍛鍊體能,九月底,帶著心臟監測器上路,最後,比預定提早十天完成挑戰。去年,他又跟著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挑戰「京騎滬動」一六六八公里的單車長征,在這之前,他花了幾個月時間,在振興心臟功能重建中心訓練,以嚴格的紀律要求自己。
孫大偉鍛鍊了受損的心,卻沒想到,這次要照顧的,變成了腦。
顧了面子,失了裡子
容顏未老而身體先衰,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找到和提早老化的器官相處、呵護的方法,可能是我們最迫切的課題。
特別是,當六十五歲以上族群正式跨越總人口七%,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時,抗老回春,已成為現代人的聖戰。
然而,台灣人的抗老,卻只做半套,顧了「外」戰(面子),疏忽了「內」戰(裡子)。內在器官與身體機能,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高壓生活方式,提早衰老。
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二十八年的癌症,這幾年就出現令人擔憂的年輕化趨勢。
衛生署去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國人食道癌的死亡中位數,十年間就提前了八歲。乳癌防治基金會護理師劉羽芬也分析,台灣乳癌的發生年齡,更平均比歐美少十歲。
糖尿病患者的年齡也在逐年下降中。
馬偕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指出,糖尿病的好發年齡,男性在四十到四十九歲;女性多在五十到五十九歲間發生。這幾年,不僅出現二、 三十歲年輕患者,甚至,六到十八歲的學齡兒童、青少年,罹患糖尿病的案例也愈來愈多。
二○○三年,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莊立民曾對六到十八歲的中小學童進行普查,發現其中罹患糖尿病的學童裡,一半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且多數有肥胖的體型。
「第二型糖尿病以前認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簡銘男說,「但因為飲食習慣變差,造成學童因肥胖導致胰島素阻抗,血糖控制不良。」
新陳代謝之外,從眼睛、牙齒、筋骨、頭腦到心血管、肝腎等器官,都在忙碌、壓力之下,疏於「抗老」,呈現超乎實際年齡不該有的老態。台灣的青壯年,慢慢變成「young皮老骨」。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從門診中,也注意到心臟病年輕化的走向。他有位在竹科上班的病人,每天工作「不知道多少小時」,壓力大,沒有時間運動,又不控制體重,三十幾歲就心臟病發作,裝了七根支架。
「也許是吃得愈來愈好,發病年齡就往下降,」他說,十大死因中,心臟病的排名,年年向上提升,目前僅次於癌症。
一把老骨頭的年輕人
根據衛生署去年十大死因的統計,二十五至四十四歲壯年死亡人口中死於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者,就達到六.五%。
這樣未老先衰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一般女性多在五十歲停經前後期,才有骨質疏鬆的症狀,但現在二、 三十歲女性卻普遍有骨質疏鬆。奧斯卡影后葛妮絲派特洛,不過三十七歲,上星期傳出罹患骨質疏鬆症。專家認為,這是長期維生素D攝取不足和運動過度造成。
資深物理治療師陳漪靜看過二十幾歲的人因為長期偏食,只吃喜歡吃的,如碳酸飲料,不運動,也不補充含鈣食物,在X光的照射下,就是一把七、 八十歲老骨頭。
「年輕人(骨質流失)搞不好比老太太還嚴重,」陳漪靜說。「常在復健科看到年輕人跌倒時,手撐一下,就骨折了。」
另外一種常見的老化,發生在眼睛。
三年前,一份針對五十名眼科醫師的調查指出,四成五的受訪醫師同意老花眼已有年輕化的現象。彰化秀傳醫院眼科門診針對民國九十四至九十六年事審案例(健保局對五十五歲以下進行白內障手術者要求事先提出報告)統計,發現五十五歲以下就進行白內障手術的人數,三年成長近一倍。
四十二歲的新聞編譯古先生,去年發現得了白內障。從發現有白內障,到惡化為原來近視度數的兩倍(近一千六百度)、必須開刀,僅僅半年時間。
他辭去工作,動了手術,裝上人工水晶體。白內障的問題解決了,卻帶來老化的副作用。他一眼老花、一眼近視,花了一段時間調適,日常生活沒有問題,但無法長時間使用電腦。這和他過去要七個小時專心盯著兩個電腦螢幕的生活,大異其趣。
「以後不會再做那麼依賴眼力的工作了,」在問到未來工作怎麼辦時,他這樣說。
年紀輕輕而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身體器官比外表老得更快,就像新車安裝了舊引擎,跑不了多久,就會熄火。真正的抗老,是由內而起,認真保養身體內部的引擎。
器官「太操了」
專家認為,身體提早老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器官「太操了」。
陳漪靜深有體會。她的門診裡,有位三十五歲的企業老闆,因身負多家公司的經營重任,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持續多年。他的肌肉僵硬緊繃,全身沒有一處不痛,總是忍痛去上班。他和陳漪靜說,「如果不來治療,就覺得快死了。」情況嚴重時,他一星期會來找陳漪靜三次。
「身體就像電池充滿了電,等用到空了才要回充,是很危險的,」陳漪靜認為現代人把身體當機器用,忘了就算是機器也有保養期,要適時休息,忽略身體是有極限的。
腦,也是被過度使用的受害者。一○四人力銀行今年六月針對一千多位三十至四十五歲上班族做腦力大調查,發現這群上班族平均大腦年齡竟有五十二歲,原因就出在壓力大、工作超時,又沒有適當的睡眠與營養。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觀察,現代人常常一心多用,當想處理的事情超過腦容量,就會覺得記憶力大不如前。這其實是因為無法專心只做一件事,通路打結,處理速度變慢,就像老化一樣。
仗著年輕有本錢,不理會身體發出警訊,也會造成提早老化。身體有該休息的時間表、必須的營養比例。任性而為,不加節制,將使身體脫離自然老化的節奏。
出版社編輯吳先生,不過三十出頭,就過著每晚三、 四點睡的日夜顛倒生活。截稿日之前,他更常整晚熬夜,隔天再補眠。
「會覺得自己不像三十歲的人,睡起來還是很累,」他形容。
他睡眠時間不定,又常吃高油高脂肪的豬腳滷肉飯,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注意攝取蔬菜水果,也總以可樂代替水。
去年,他因長期疲倦、腹部漲痛求診,才發現沒有病毒帶原的肝臟已經慢性發炎,還有腎結石,肝和腎都已部份纖維化。有一度,他的肝指數飆升到兩百多,逼近猛爆性肝炎的危險區。
精神與身體過度緊繃,更會快速消耗身體。
四十歲的何萬樹,在飯店擔任洗衣房經理,身上的酸痛,已經持續十年了。
儘管大部份的洗衣工作都能以機器取代,但有些步驟,如拿著兩公斤的工業用熨斗燙衣;或用力拉一次可以洗一百公斤、工業用洗衣機裡糾結的厚重床單等,還是需要人工操作。
他這幾年,因為全身緊繃、酸痛,每個月要按摩八到十次,還要泡溫泉求放鬆,或找醫師吃止痛藥、肌肉鬆弛劑。「肌肉壓下去都是硬的,不會彈起來,」他說。
即便升任管理職,自我要求高的何萬樹還是習慣親力親為,甚至因為管理的事情多了,精神更加緊繃。「我常是手在做事、眼睛在瞪、嘴巴在罵,」他苦笑說,回到家,又常因為想公司的事,半夜醒來,「體力、腦力都在交雜。」
莫名的緊張,讓他有時覺得思考力減退,常常頓了十秒,就是想不起事情。「十幾年前,人家就叫我阿伯,」他苦笑說。
自己掌握老化的速度
一抹皺紋、一點淡斑,就讓人想求助脈衝光、膠原蛋白、肉毒桿菌這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美容名詞。但是,面對老化,重要的是學習掌握老化的節奏。抗老,不僅要從年輕開始,更要由內而外,不淪於表面。
東京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石浦章一研究,從二十歲起,不論能否察覺,各種老化現象就陸續發生。但「老化現象都有相當大的個別差異,」且「環境因素的影響,大於遺傳因素。」
「不只是外表要年輕,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身體健康,」對抗老規劃也有一套深刻理論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三星期前來台談抗老商機時指出,對長壽日本人的挑戰是︰如何活得高齡又活躍?
這問題,對平均餘命不斷成長的台灣人來說,一樣重要。
管理壓力、維持正常作息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儘管是老生常談,卻是不變法則。
其中,控制體重,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關鍵。因為它引發一連串問題,也啟動其他器官快速老化的扭閥。
洪惠風指出,從十幾歲開始,動脈原就以○.○四至○.○五毫米的速度,變得愈來愈厚,三高的人,老化速度會更快。
一旦心血管硬化,除了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外,也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到末期,腦的供應不夠,反應就慢一點;血液不到心臟,腎臟功能就變差;如果血液不到腳,走路走的距離就短了。」
王培寧也指出,研究已經發現,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阻塞的問題,的確會影響腦部的代謝與神經活性。
正視身體傳出的警訊
更關鍵的是,要正視身體傳遞的警訊,調整生活。
一位六十三年次的科技公司業務,因常在外面跑,每每以速食、泡麵或油炸物填肚子,頻繁發生的胃痛,也總是置之不理,到藥局買藥隨便打發。有天發現肚子突然大得誇張,轉到大醫院,才發現是大腸癌末期引起的腹部積水,治療一個月後,就過世了。
這家電子科技公司的健康管理師回憶這個令人遺憾的案例時,直感嘆「太輕忽了」。她說,腹痛只要治療超過兩星期沒有起色,就該警覺,要做進一步檢查。
不老的外表,配上鐵打的身體,是人類幾千年來不斷追求的聖杯。這場抗老聖戰,我們很難打贏,但至少,在攘「外」的同時,也別忘了先安「內」。
台灣愛普生品牌暨信賴經營室協理 王玲珉:
一年三次身體危機,學到教訓
去年八月的一個星期四,三十九歲的台灣愛普生品牌暨信賴經營室協理王玲珉,躺在急診室外的病床上,吊著點滴,一邊打電話給同事,告知自己晚上八點就要開刀,切掉有膽結石的膽囊。她原本只是回診,沒預期要動手術,辦公室的電腦還開著。
她趕著開刀,是因為下週二要到日本出差。星期六出院,她隔週一帶著四個還貼著紗布的嶄新傷口,手提電腦扛在肩膀上,跳進計程車,照常進辦公室。
當天晚上,丈夫反對她出差,王玲珉哭了,但堅持要去。她告訴丈夫,會很好地回來。「在那個位置上,你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自己去做,」王玲珉說,「我有點逞強,想證明自己做得到。」
她認真工作。去年,她和另外三個同仁就完成了六十四件案子,而且事事不願輕忽。她總是在想工作,包包裡有兩本記事本,一本空白的,隨時讓她記錄坐車時、或睡夢中突然出現的工作想法。
她總是把生命排很滿。工作的空檔,跟會話老師學日文;去年年休也不休息,跑到台北當代藝術館擔任志工和導覽員。
每個週末,她一早出發到台中看週間讓媽媽照顧的五歲女兒,直到星期天深夜才回台北,沒有一個週末不下去,「這是我對她的承諾,」她說。
工作、家庭、生活,她無一不做到滿。
醫生告訴她,老年人才會得膽結石,年紀輕的患者,除了吃得過份油膩,通常都是像她這樣壓力太大和過勞。
沒了膽,王玲珉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依舊加班、忙碌。去年底,上腹部又持續疼痛,一檢查,才發現是胃潰瘍,穿了兩個洞。
王玲珉雖然接受治療,也控制了飲食,還是繼續忙碌。今年四月她連續出差三星期,行程緊湊到同事不知道什麼時間能遇上她,把機票給她。
結果,五月的一天晚上,她劇烈腹痛,疼痛穿過後背,嘔吐了也無法緩解。送急診檢查,原來是胰臟發炎了。醫生問她愛喝酒嗎?愛抽煙嗎?愛喝咖啡嗎?答案全是否定。醫生最後判定,是長期的緊繃,身體無法放鬆。
一年內,身體三次出狀況,她總算學乖了。
她開始一週三天去健身房。以前回家後,還會繼續工作到半夜,「忘我」到連丈夫喊她,她都要求丈夫不要講話。現在,晚上十一點,丈夫會提醒她「肝在排毒了,」接著,她會看十五到二十分鐘的電視,讓自己放空,十一點半前,一定睡覺。
平時,她也彈鋼琴抒壓。在全力投入完成一首奏鳴曲的時候,心思能暫時抽離,完全專心在音樂上。
進入四十大關的這一年,王玲珉走過崎嶇關卡,卻也重新思索生命的內外平衡。
這幾個地方,你可以避免提早老化

腦的發展高峰在四十歲。在這之前,不一心多用,舒緩壓力,可以避免記憶力減退、處理事情速度減弱的偽老化現象。四十歲之後,盡量接觸沒接觸的新事物,讓腦有足夠的刺激,注意飲食,可以延緩歲月的影響。
骨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吳連禎指出,骨頭在三十歲前,新生速度會快於代謝。如果做一些運動如重量訓練、注意營養攝取,可以避免骨質疏鬆提前發生。
關節
關節不斷磨損,有人會在五十歲左右就出現退化現象。吳連禎指出,目前沒有延緩老化的藥物,唯有盡量避免過度使用。
眼睛
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侯鈞賀指出,四、五十歲後容易發生乾眼症,嚴重的會引起角膜,甚至結膜退化。注意隱形眼鏡清潔,防止發炎,可以避免乾眼提早發生。
要避免提早老花,則要適當用眼,讓捷狀肌有機會休息,不失去彈性和力量。培養好的用眼習慣,避免演變成高度近視、以及減低陽光對眼睛的傷害,則都能減緩白內障生成的機會。
血管
從十幾歲開始,血管每年以0.04到0.05毫米的速度硬化。但如果膽固醇下降40%,硬化速度可以降為每年0.01至0.02毫米。
新陳代謝
人在三十歲後,代謝速度就開始走下坡。規律運動、均衡控制飲食,就能避免肥胖,也較能避免糖尿病的生成。
非玩不可創意文化總監郎祖明:
年過三十,認真看待身體警訊
不過三十出頭,非玩不可創意文化總監、藝人郎祖筠的弟弟郎祖明 ,開始出現劇烈頭痛,吞了各種止痛藥都緩解不了。那痛像要爆裂,痛得他想吐、直冒冷汗,甚至去撞牆。
一次他痛到嚴重暈眩。昏天黑地中,劇團同事趕緊送他到台大醫院急診。他後來還曾來回急診兩、三次,吊點滴、吃強效止痛藥;且每次都伴隨著超高血壓,收縮壓在150、160mmHg左右,比正常的120高出許多。
郎祖明外表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雖有家族高血壓病史,但是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讓身體提早發生問題。
他在紙風車、綠光劇團時,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各地跑場。晚上演出後總續攤吃宵夜、喝酒。這樣的日子過了五年。他二十五歲退伍時六十五公斤,五年後,一百七十六公分的他,胖到八十五公斤。
擔任團長的他習慣早起,不管前一夜熬多晚,隔天一定九點到辦公室,也因此長期睡眠不足。
「當生活不正常,身體就會告訴你一些訊息,」今年四十歲的郎祖明,提早體會看不見的老化帶來的痛苦,比一般人更敏銳警覺身體的變化。
後來他刻意減重,減了十公斤;接著調整生活作息,十二點、一點就上床睡覺,除非必要的應酬,也不喝酒。這幾年,他更提醒自己定期做健康檢查。除了有輕微的脂肪肝,血壓在忙碌時還是偏高,但頭痛的問題已經改善許多。
前年他做健康檢查,卻發現骨質密度大大降低。醫生告訴他,應該是咖啡喝太多。他很認真的看待這健康檢查報告上的紅字。於是,他從把咖啡當水喝,可以把喝的咖啡易開罐在座位邊排成塔,到控制自己一天一杯。
另一個他改變的動力,則來自於小三的兒子。「我很愛陪他去運動,打棒球、踢足球,」他說,他怕自己不好好照顧身體,有一天會動不了。「他就一個人。我不陪他,誰陪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